第(1/3)页
崇祯看了一眼毕自严,眼中满是好奇之色。
他的这些梦想都是极好的,怎么在这位尚书眼中有缺陷呢?
“陛下,臣先说说住有所居,按照中南半岛是三合院,能居住一家三口的耗银十八两,然后每增加两人就需要增加五两银子的成本,按照五口之家,平均每座造价二十三两。
大明这边有两亿人口,需要四千万座,耗银九亿两千万两白银。
而且大明盛世来了之后,每年至少还要增加三百到五百万人,又是需要百万座,即便是这些是由百姓承担,时间上也来不及。
中南半岛是一年建造了八十万座,大明就算是增加三倍,那也需要二十五年左右才能与新增人口达到了平衡,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数字。
说句大不敬的话,在这二十五年的时间中,朝廷……陛下还能如现在一样睿智、坚定的不移的实施这个政策吗?
还有老有所养……”
“毕尚书,您……”
“听我说完!”
毕自严打断了身边兵部尚书侯恂的话,继续道:“还有老有所养和病有所医,这两件事儿陛下本意是好的,您在位期间或许没事儿,可您想过后继之君吗?
他们还会像您一样英明神武,将百姓们的生死都放在心上吗?
即便是有,可有些时候也可能因为其他因素废除,诸如国库空虚、外敌入侵、皇帝昏聩听信奸臣谗言等等。
不废除,朝廷国库无力承担,废除,那就是与百姓对立,到那时又该如何收场?
朝廷本意是好的,为百姓谋福利,但您架不住人性都是自私的,之前是没有这些的,但享受久了之后,他们就会认为这本来就是有的、应该的。
到了那个时候,数以百万、千万计的百姓会不会因为此事闹起来?
若是再遇见大灾,朝廷无力救援,立时就反了,王朝颠覆,也是有可能的。”
“毕尚书,慎言!”
“毕大人,您这是大不敬!”
“毕尚书,放肆!”
第(1/3)页